杂交瘤电融合技术平台

分类:未分类 62 0

一、 基本介绍

杂交瘤技术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经典方法,自1975年问世以来,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不可或缺的工具。该平台通过将免疫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,产生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,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,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特异性、持续性的抗体生产。

二、 基本原理

杂交瘤电融合技术利用高压脉冲电场,将免疫小鼠脾细胞(B细胞)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,形成杂交瘤细胞。B细胞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,而骨髓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。通过电融合,将两种细胞的优势结合,获得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,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,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特异性、持续性的抗体生产。

三、 核心流程

  1. 免疫小鼠: 使用目标抗原免疫小鼠,刺激小鼠脾脏产生特异性B细胞。
  2. 制备细胞悬液: 分离免疫小鼠脾细胞,与骨髓瘤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,制备细胞悬液。
  3. 电融合: 将细胞悬液加入电融合仪中,施加高压脉冲电场,促使细胞膜发生可逆性穿孔,相邻细胞膜融合,形成杂交瘤细胞。
  4. 筛选与克隆: 利用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,并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化,获得稳定分泌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。
  5. 抗体生产与纯化: 扩大培养杂交瘤细胞,收集上清液,采用蛋白A/G亲和层析等方法纯化抗体。

四、 技术优势

1.我们搭建了多种蛋白表达系统平台,尤其是膜蛋白平台,能够为GPCR等膜蛋白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。实现天然构象和高度稳定性,有效提高抗原呈递效率。

2.结合流式细胞术和高通量筛选技术,能够快速筛选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,显著缩短筛选周期。

3.适用于GPCR、离子通道、转运蛋白和其他多种膜蛋白靶点,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。

4.通过杂交瘤技术结合免疫原优化,有效提升抗体与膜蛋白的结合强度和特异性,确保高效识别和结合。

5.采用优化的细胞系和培养体系,保证抗体的高效表达和批量稳定制备,确保工艺可重复性和产品一致性。

  1. GPRC5D 抗体的筛选
  2. DDR1抗体的筛选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上一篇:
相关推荐

您好!请登录

点击取消回复